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陳凌燕 羅欣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
  “兒子已經上初中了,仍然非常‘粘’媽媽,不肯分床睡,我該怎麼辦”。近日,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迎來多位因為孩子不肯分床而來求助的母親,其中一位母親的兒子已經14歲……越來越常見的此類事例,體現出分床看似事小,卻令不少家庭頭疼。
  孩子究竟應該何時分床?分床有哪些註意事項?家長和專家看法又是怎樣的?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探訪。
  事例
  14歲“粘人”男孩堅決不肯分床
 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內,男孩強強(化名)的媽媽一臉愁容。她說,強強已經14歲了,但特別“粘人”,每天“媽媽”“媽媽”不離口,出門時也要緊牽著她的手。強強從出生到現在,幾乎每天和媽媽在一張床睡,而且還說“永遠也不要跟媽媽分開”。
  這位女士解釋,孩子的父親因工作繁忙經常不在家,多數時候只有她跟兒子在一起。“之前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。直到上周,他跟同學在學校里發生衝突,同學幾句話竟然就把他說哭了,一路哭著跑回家,再也不肯去學校。”她這才急著到醫院來向醫生求助。
  醫生詢問了強強的生活習慣後認為,強強依賴性過重,抗挫抗壓力過弱,“這麼大了他仍要跟媽媽一起才能睡著,就是一個表現。”
  現象
  學齡前孩子普遍未分床
  “分床?現在還早著吧。”昨日上午,記者在武昌康樂幼兒園門口碰到送伢的劉蕾(化名),她說,孩子今年5歲,一直和自己睡一張床。“我們家女兒愛哭鬧,睡覺也不老實。還是一起睡比較放心,也方便幫她蓋被子。”
  南湖中央花園的楊先生說,自己家的兒童房“形同虛設”。兒子今年讀小學二年級了,但一直拒絕單獨睡一間房,非要跟爸爸媽媽擠在一張床上。他有些懊悔沒早點讓孩子養成獨立睡覺的習慣,現在趕都趕不走。
  武昌南湖康樂幼兒園園長史紅衛告訴記者,該幼兒園多數孩子都沒有和父母分床睡。“孩子與父母分床睡,本應該是幼兒園前就完成的工作,但現在大多數父母沒做到。”她說,這導致孩子的獨立性很差,因此幼兒園經常開展活動,教育孩子們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等。
  記者連續兩天採訪了20對江城父母,其中只有3個家庭讓孩子一齣生就自己一個床(和父母還在一間房裡),其餘17個家庭孩子都是跟著父母一起睡。
  觀點
  有人主張越早越好 有人希望順其自然
  記者走訪中,家長們的分床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。
  前衛派:主張孩子一生下來就分床睡。在分床方面,武昌南湖康樂幼兒園園長史紅衛屬於比較前衛的。孩子還沒出生,她就為寶寶準備好了他的專屬小床。小床就放在他們夫妻床邊。“在嬰兒時期,寶寶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習慣,所以習慣的培養比較容易。”她說,正是因為孩子一齣生就分床了,所以孩子就覺得分床是理所當然,養成了習慣,“一齣生就把他當自然人看待,給他空間,沒有依賴的環境。”
  開始時,她也有很多不舍和擔心。“此時父母應戰勝自己,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。在嬰兒時期分床時,可以將寶寶的小床放在父母大床的旁邊,讓寶寶聽見父母的聲音,這樣不僅能給寶寶安全感,還便於父母照顧孩子。這樣他就會樂於單獨睡自己的小床。”
  趙女士前年移民美國,去年兒子半歲後,她就讓孩子住進獨立的房間,“這在國外很普遍。”她說,西方的家長對孩子哭鬧沒有國人這麼緊張,但中國人的習慣還是不同。
  傳統派:主張根據孩子的需求“順其自然”。“孩子跟我們一起睡,差不多8歲的時候,她主動要求要有自己的房間和床,我們順勢滿足。”王女士說,孩子小的時候跟大人一起睡比較有安全感,她想分開時自然就分開了,至於年齡段,她認為每個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不同,“有早有晚吧”。“其實剛懷上孩子的時候,我和老公專門弄個漂亮的嬰兒房,準備讓孩子一齣生就自己住。”陳女士說,但等到孩子真正生下來時,她和老公才明白這“太理想化”。首先,小寶寶要頻繁吃奶,時刻待在自己身邊才方便,“剛生完孩子我還沒恢復,沒辦法在房間之間來回跑。”其次,家中老人來幫忙帶孩子,總得給爺爺奶奶一間房吧,“嬰兒房給老人住,孩子一直跟我們睡。”等到她產假休完上班,孩子更得跟自己睡了,“我倆都忙,整個白天孩子都得交給老人帶,到晚上哪裡還好意思不自己帶?”陳女士感嘆:現實因素讓她不得不如此。
  武昌新橋幼兒園副園長徐毛莉,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,分床“順其自然”最好。她說,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大班前一直和自己睡,到了大班時,她提出來讓孩子分床睡,孩子不僅接受了,還感覺“挺興奮”,“年齡大了,對父母的依戀沒那麼重了”。
  糾結派:心裡想分床,但因孩子太難溝通而矛盾。“我早就想跟孩子分床睡,但是怕他不乾啊。”漢口吳先生說,兒子過了5歲時就長得壯壯實實,擠在他們的大床上占好大一塊地方,經常讓他睡不好,“我們提過讓他自己睡,可他不乾,說什麼也要纏著他媽媽。”吳先生更鬱悶的是,自己的老婆還跟兒子站在一邊,總說孩子還小,分床還早。
  何先生也是如此,“兒子一哭,孩子他媽就心軟,結果現在個把月了還分不開。”
  建議
  3歲分床較合適
  到底什麼時候分床好呢?如果分得遲,對孩子有何影響?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、兒童心理專家王鳳表示,遲遲不分肯定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,“有些孩子十幾歲了仍和媽媽睡在一起,他們跟同年齡的孩子相比,通常明顯缺少自主意識,對家長的依賴性非常強,遇到問題只會找媽媽來解決。”
  王鳳說,從一個人的心理成長來看,3歲左右,是形成自我意識、個體意識和性別認同的時期,“從科學角度上看,這是一個最好的分床時間點。”她認為,分床的意義在於可以開始煅煉孩子的獨立意識,讓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。
  當然,獨立性並非僅僅由分床一件事就能完成。王鳳指出,家長此時要開始從各種細節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,“從自己睡開始,到自己穿衣、洗臉,自己學習,自己買東西……自己解決問題。”她表示,家長必須意識到,孩子終將獨自面對社會。教會他獨立思考,尤其處理、解決困難的能力非常重要。
  如何實施有技巧
  針對有些家長反映孩子不肯分床,王鳳說,“如果孩子自出生起,就跟爸媽睡在一張床上,突然讓他一個人睡,確實一時是適應不了的。”如果孩子已經大了,家長就要採用過渡的方式,“首先,這麼大的孩子可以跟他講道理了。其次,可以讓他上床後,家長可陪他一小會,等他入睡後再離去,這樣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就好了。”王鳳指出,最要不得的就是“孩子一哭鬧,家長就心軟”。她表示,如此下去不僅分不了床,還會讓孩子認為這是父母的軟肋。
  “孩子是否願意接受分床,和有無‘分離焦慮’相關。”徐毛莉說,從她長期接觸幼兒園孩子來看,一般由多名家長帶大的孩子,比如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帶,就沒什麼“分離焦慮”;若長期由一個大人帶大的孩子,依賴感就比較重。她建議,孩子到了幼兒園後,若不分床,也最好“分被子”,這樣也比較衛生。
  史紅衛也建議,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睡需要給他一個心理接受過程,分床開始睡覺前,可坐在小床前給孩子講講故事、說說話。告訴他燈的開關在哪裡,讓他閉上眼睛,親親他的額頭,使他感到父母的愛,有安全感。這樣才能讓孩子順利“分床”、“分房”。
  (原標題:14歲男孩不願意分床睡急壞父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f72ufjv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